嘉義古笨港的前世今生之旅 -- 板頭村交趾剪粘藝術村




交趾陶辣媽


 


今天辣媽要帶大家坐有趣的山寨版小火車逛大街,重返古笨港的榮耀;還要來看看一點都不笨的笨港,怎樣化腐朽為神奇,將差點就成"散港"的荒廢家園,重新改造成名符其實的"新港"!!!


 



要出發了!跟辣媽一起去尋寶吧~~~


 



嗯!重返榮耀的古笨港,氣宇不凡!


 



牆上鮮豔美麗的立體交趾陶黏貼作品,讓人目不暇給


 


車子從寂寥的鄉村景物,忽然走進熱鬧市集中,又出現有趣的"笨港"字眼,馬上吸引好奇辣媽眼睛為之一亮!辣媽此時很納悶,怎麼在鄉野中竟藏著個這麼有趣熱鬧的地方, 辣媽竟然不知道?!該改名叫後知後覺辣媽!!


 



這裏的"原住民"鹿兒們在歡迎我們


 


下了車, 一部可愛的小火車就等著要載我們到這個有趣的板頭社區尋寶。


 



 


這部有著有趣名字的山寨版小火車,緩緩駛在街市上,辣媽興奮得成為換位子辣媽, 右也要拍, 左也不放過,幸好同車的人都跟辣媽同一國!!!


 



嗨!謝謝大家跟辣媽一起旅遊


 



沿途真是驚奇聲不斷,兒歌裏的"家家門前有小河",這裏該改成"家家門牆有壁畫",不只是簡單壁畫,還是立體馬賽克壁畫,幅幅生動有趣,趣味橫生;更有趣的是還都代表著每戶他們所從事的行業。



這戶人家應該是種田的農家。這裏的立體壁畫有一種會牽動人心的 力量,寫實之外,又非常生動有趣!這幅畫中那三位農婦彎腰聊天,或專注的神情,絕不輸世界名作"拾穗"


 



白牆上的水果蝴蝶昆蟲花朵都是農村生活最自然的一部分


 


小火車到越堤邊, 終於可以讓辣媽下車大顯身手了,剛剛在車上辣媽早就憋得想跳下車了!!!



這幾位鄉下小朋友生活化的生動演出, 調皮不輸辣媽,讓人莞爾


 



連指標都要有白鷺鷥帶領


 


單調的土堤牆上出現的一棵美麗的樹,馬上讓人驚嘆不已!


 



 


原來這棵名為"原鄉四季"的樹, 可稱得上是這裏的鎮鄉之寶,是由無數專業師傅,用了特製的一千多個壺、碗,打破再一片片粘貼,呈現出的台灣原生種苦楝,那不畏風吹雨打,又能兀自春花、夏葉、秋果、冬枝,四季分明,很精彩的生命力!!


 



從左到右展現苦練:春花、夏葉、秋果、冬枝,四季分明,很精彩的生命力


 




哇!神奇活現的彩色鳥!花朵是一千個 以上白瓷碗、紫碗、綠碗,打破後加以剪粘


 


 


苦楝的好, 還需有伯樂 !苦楝曾因樹幹常有裂紋,冬天凋零枯萎的景象,加上果實有辛苦味,,使得苦楝成了苦苓,後來更成"可憐", 曾經是讓人不敢恭維的樹木!


但辣媽今天看到這棵這麼美的四季苦楝,展現每個季節不同的生命力!!苦的東西往往能退火;冬天的枯枝,又何嘗不是生命的彈性!古老智慧講的"冬藏",就是冬天要能保住生命的元神,才能謢住身心,等待春暖花開,另一番美景的到來!幸好兀自憐的苦楝,遇到板頭鄉民這一群伯樂!!


 



開火車的先生兼解說員,他們都熱愛自己的家鄉,可以感覺他們話裏行間的熱情


 


 


另一幅一日會醉三回的美麗芙蓉花,爬滿灰色堤牆, 也很讓人驚艷!這幅有著"三醉芙蓉"浪漫名字的巨幅壁畫,妝點出芙蓉花一日三變的變白、變粉、變紅的特殊活力,嗯!!這很像辣媽喔!!!


 



美麗的 醉芙蓉讓土牆充滿生機


 



花朵中還有鳥兒蝴蝶聞香而來


 


這些美麗生動的 彩陶就是"交趾陶"。 我們最常看到交趾陶的地方就是廟宇中色彩絢麗裝飾, 題材大都民間故事傳說,板頭社區將傳統交趾陶導入文化創意,讓題材生活化、多元化,結合粘貼, 壓克力拼貼,和村民們 一顆顆火熱的心,積極投入社區改造,營造出讓人處處驚喜的童趣藝術。


 



交趾陶是台灣傳統中式建築或廟宇的裝飾,源自唐三彩,是一種低溫彩釉軟陶




連橋洞屋頂都這麼細膩,辣媽真佩服!!


 



妹妹,你在看甚麼??


 



重現嘉南平原早期群鹿奔跑的美麗景象


 



據說摸牛頭好彩頭,摸牛角穩達達,摸牛嘴大富貴…這裏路邊有很多頭色彩繽紛的牛, 你可以好好來摸一摸!!.


 



導覽圖不只是說明,也是整個社區藝術的一部分


 


在爬上"考古園區"前,就先與兩尊歡迎遊客到來,親切的阿兄阿嫂邂逅。這兩位"很有型"的農庄兄嫂馬賽克拼貼人偶,其實是另有玄機!


 





它們原本是兩棵因傾頹造成危險,差點要被鋸掉的枯樹化身而成。 今天這兩位可愛兄嫂能站在這裏歡迎大家,是經過多少人的努力,實在是足感心ㄟ~~


 


登上堤防上的'古笨港考古園區",眼前一片綠油油的寬闊美景, 又是另一番景象, 望著已成為古蹟的復興鐵橋, 好像讓人望向時空的軌道, 走不盡, 勿思量~~~;這時就可感受嘉南平原白鷺鷥飛翔,群鹿嬉戲的景象。站在這裏,與剛剛街道中熱鬧繽紛大不同, 不禁讓人發思古之幽情 !


 






「古笨港考古園區」是實境展示


 



登高可遠眺北港市區,北港〔朝天宮〕 古笨港遺址


 




板頭厝縣丞遺址的挖掘:陶瓷片及古早民居、古井等


 



有沒有覺得這個考古園區的造型很面善?它是仿得獎作品:台北八里的十三行博物館


 


遊賞這處處讓人驚喜的園區,讓辣媽有很大的感動!尤其是小火車上寫著斗大的字:重返榮耀的古笨港,一部稱為是山寨版的小火車,載著雄心壯志,要再開創古笨港曾有的繁榮,真是小卒也能變英雄!!


 



據說笨港在十七世紀荷蘭人所繪的地圖中,稱為Ponkan。有人認為Ponkan乃是平埔族語,隨後閩粵移民稱此地為「笨港」,應從平埔族語音譯而來。
笨港發展於笨港溪南北兩岸,對外通稱笨港。本身卻再分為笨南港、笨北港兩地。


 


在板頭厝車站邊寫著"若是火車轉來時,載來成群遊客和生機",說明了這曾經紅極一時的嘉北線黃金鐵道第一站曾有的繁華。



 


如今雖然因為台糖五分車的停駛而風光不再,但是現在的月台賣著各式各樣好吃有趣的點心、玩具、紀念品,可愛小火車穿梭其間,這樣的景象,忽然讓辣媽覺得山寨版小火車這名字取得真好,此時真亦假來假亦真,辣媽時空錯亂,好像又看到當時繁榮時期,那載著滿車乘客的五分車正疾駛而來~~~只是現在載的不是朝聖的香客,而是想到這有趣社區,尋找童趣的朝勝(地)觀光客!!!


 



辣媽時空錯置, 彷彿看見當年的五分車倒轉來~~



原舊有的板頭厝車站已被拆除,現在所看到的車站是民國97年依原建築物,利用舊廢料,一木一牆地重建而成。據說當時的重建,老照片扮演要角!嗯!!以後看照片,就可重建辣媽的調皮!!



 



 





粉玩皮賣抓餅拌手禮,辣媽不能再吃了, 夠調皮了!!!






板頭厝車站為過去北港通嘉義的台糖五分仔車站,又稱'黃金鐵道"。民國五、六十年時的全盛時期,在進香期間,每日載客可多達五、六千人。後來因時代環境變遷, 糖業的沒落,運輸工具的改變, 營運不敷成本, 在民國 71年停駛,走入歷史。這火車是當年許多人到外地上學、工作的重要驛站,是在地人最深刻的回憶, 難怪會出現"山寨版小火車", 寥以慰藉啦!!!





順口溜中"板頭牛車走鐵路,客人火車走大路"的有趣景象 



 



古笨港曾經風華一時,當時有句諺語「一府二笨三鹿港」,笨港在清代曾與安平並為嘉南平原的兩大貨物集散地。奈何地勢低窪,受颱風洪水等天災一再肆虐外,又有人禍、械鬥。兵亂, 讓笨港漸漸退去光環, 繁華不再, 逐漸銷聲匿跡在歷史舞台。



 





 




日據時代的兩次大地震,更差點讓笨港"散港",當時就有一民謠唱著:「二月廿三大地動,攏總壓死數百人,大家相招嘜散港,宮尾大人擋不通。」。



這差點消失的街市, 如今在全村努力下,已蛻變成名符其實的"新港",整個農村充滿著歡樂的童趣,熱情的活力,告訴我們其實笨港一點都不笨!


 








這大自然壁畫也來比美


 



這些生動,栩栩如生的交趾陶、黏貼、馬賽克拼裝作品,不僅僅是農村活化再生的美好見證,更是一篇發人深省的勵志故事!



 





弟弟妹妹坐在大樹下聽辣媽姐姐說故事, 好聽嗎???!!!



 






◎ 新港板頭村交通路線:


 自行開車(南下):走國道1號→下大林交流道→顏162線接157線,經溪口往新港方向→抵達板頭村。


 自行開車(北上):走國道1號→下嘉義交流道→沿159線(北港路)往北港方向→過新港遇高鐵高架橋(159線、164線3公里處)→右轉直行約700公尺→抵達板頭村


 


 



板陶窯交趾剪粘工藝園區



地址: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42-3號
電話:(05)781-0832
網址:
http://www.bantaoyao.com.tw



 



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交趾陶館



嘉義市忠孝路275號


服務電話:05-2788225分機906



http://www.cabcy.gov.tw/Koji/intro.asp
--



 



 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陽光辣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